新創社企如何找到好人才?掌握面試前、中、後三個關鍵時刻
「社企流iLab社會企業育成計畫」提供培訓課程、諮詢輔導、交流媒合、種子獎金、社會影響力評估等系列服務,支持有志於解決台灣社會問題的初創社會創業者,陪伴其走過創業的第一哩路。
文:龍映涵
美國一家老牌創業孵化器的創辦人比爾.格羅斯(Bill Gross)在 2015 年的 TED 演講中,分享了他研究 200 個新創團隊後,歸納出影響新創成敗的 5 個關鍵,其中被列為第二關鍵的因素即是「團隊」。
由此可見,新創公司想要長久走下去,如何選人、用人和留人以組成好的團隊,是不可迴避的課題。第二屆社企流 iLab 社會企業育成計畫在 4 月中安排贊助夥伴星展銀行人力資源處人才招募部資深經理羅珮文(Sharon)和人資策略諮詢部協理劉燕蓉(Amy),以「面試選才技巧與基本法令認識」為主題,分享她們在擔任人力資源主管的經驗中,對於企業在人才經營和管理上的觀察,並帶領創業者認識與人事相關的基本法規。
課堂一開始,Sharon 便點明:「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,所以選才的過程非常重要。」企業若想要當伯樂,在眾多應聘者中辨識出千里馬,就得在面試前做好準備,以便在面試中找到適合的人選,而面試後,如何讓好人才繼續留在公司,也有要注意的眉角。
(「面試選才技巧與基本法令認識」課程。來源:社企流)
(「面試選才技巧與基本法令認識」課程。來源:社企流)

面試前:釐清選才目標、設定明確標準

面試前,不只應聘者,面試方也得先做好功課。Sharon 解釋,不同職缺需要的能力層次不同,也會影響到公司的選才標準。所以在公布面試資訊前,公司就得預先想好,這次徵才的目的為何、以及期待招募到具備何種能力的人才。
目標確立後,下一步就是設定選才標準。Sharon建議,選才標準應盡量明確,如列出學歷、經歷、證照需求等具體項目,避免面試官的主觀判斷(譬如:第一印象)比重大過客觀事實。另外,應聘者是否符合公司文化也是選才的關鍵之一,舉例來說,若公司重視團隊合作,那麼專業能力最強的人不一定就是最佳人選。懂得合作,發揮團隊力量的應聘者反而更適合。
面試官也應注意,設定好客觀的考核標準後,就不要在面試過程中輕易妥協、放寬標準,因為勉強雇用不適合的人,對公司和應聘者雙方都不好。
最後,在面試前,面試官應先看過應聘者的履歷,初步構想面試時要問的問題。事先在履歷中尋找蛛絲馬跡,是面試官的重要功課,若對履歷有任何疑惑之處,或想要進一步瞭解的項目,都可在面試中請對方「就過往事實」舉例說明,看對方的經驗是否真的和履歷上所寫的互相印證。

面試中:專注於過去的行為和證據,給應聘者表達自己能力的空間

Sharon在課堂中介紹「STAR」原則,以情境 S(Situation)、任務 T(Task)、行動 A(Action)、結果 R(Result)為架構,協助面試官將面試問題聚焦在應聘者過去經歷的具體情境與任務上,並透過瞭解應聘者在該任務中扮演的角色、行動以及行動成果,來評估應聘者的特質與能力。
STAR 原則專注於過去的行為和證據,有助面試官瞭解應聘者在工作實務中的真實反應和能力,依據事實回答的模式,也能避免應聘者以假設的情境或理論式的答案來回答問題。舉例來說,面試官與其詢問應聘者「假如今天你是部門主管,你覺得最大的挑戰會是什麼,你可以怎麼應對?」不如問「根據你過往擔任社團領導人的經驗,你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,你當時如何應對?」更能得到根據事實而來的客觀回答。
Amy 也在課堂中提醒與會的 iLab 創業者,面試是呈現公司品牌形象的一環,當面試官在面試應聘者時,應聘者同時也在透過面試官來瞭解公司。稱職的面試官,在面試過程中會積極主動聆聽、建立良好融洽的面談氣氛,時機恰當時,也能與應聘者分享自己的過往工作經驗、公司文化和工作氛圍等,讓應聘者即使最後沒有成功應徵,也對公司留下好的印象。

面試後:瞭解員工需求,留下好人才

經歷層層關卡面試才進公司的人才,卻無法久留,是許多創業者心中共同的痛。Sharon 說,放眼現在的業界,員工離職最主要的原因是「發展性不足」,也就是說,多數人離職是因為在原有公司看不到繼續往上成長的可能性。此外,Sharon 也分享了Google資深人資長拉茲洛.博克(Laszlo Bock)的觀察:通常員工會為了兩個原因選擇留在同一家公司,一是同事的素質,二是他們覺得從事的工作是有意義的。
因此,要想防止員工離職,公司經營者除了在面試時花時間傾聽應聘者對職涯發展的期待,錄取後,也應定期與員工溝通,瞭解他們對目前職位和工作環境的想法,以及是否有需要學習成長資源,藉此確保員工對個人能力成長和工作成就感的追求,都能在公司內被滿足。
面試官花費在每次面試上的時間和人力都是成本,好不容易才找到的「對的人」,值得公司經營者用心打造讓他們願意留下來的工作環境,讓每一次的面試效益可以存續。
(課後合照。來源:社企流)
(課後合照。來源:社企流)

不可忽略的「重要的小事」:人事基本法令介紹

一段聘僱關係起於勞動契約的成立,終於員工自願離職或被解僱,從關係開始到結束中的各個環節,都各有學問,而對剛成立正式組織的創業者來說,要了解繁複的法律規範並非易事。因此,在課程後半段,Amy 準備了「基本法令介紹」,帶領創業者了解在日常作業流程中,有哪些應注意的法令規範。
以日前掀起熱烈討論的「一例一休」為例,在新制上路後,該怎麼規劃員工工時,才不至於在無意間觸法,是許多創業者關心的事情。這類人事出勤與休假的機制建立雖然繁瑣,對想要長久發展的組織來說,卻是「重要的小事」,需謹慎以對。
而 Amy 也在課中一再提醒,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,企業方無論是和應聘者或內部員工往來時,皆應留下可作為談話、會議紀錄的證據,如透過電話決議某事後,可立即發 e-mail 重述決議,並請對方回覆確認,如此一來,事後若其中一方對決議提出爭議,隨時可調出當初的 e-mail 核對。透過雙方溝通時留下的證據,亦是應聘者或員工保障自身權益的小撇步。幾個簡單步驟,就能避開未來潛在的糾紛。
課後,有創業者表示,以前只有被面試的經驗,該怎麼面試別人,當個稱職的面試官,是個新的挑戰,也期待能實際運用面試前「釐清選才目標」、面試中「專注於過去的行為和證據」和面試後「瞭解員工需求」這 3 大重點,找到組織需要的人才。而創業者們一致認為後半堂的基本法規介紹相當實用,但課堂所學只是個開端,想要加深對法規的了解,日後仍需自己花時間研讀與複習。
核稿編輯:林冠吟、李沂霖
社企流數年來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、掌握國際社企趨勢,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、星展銀行攜手,將多年深刻觀察精煉出10大心法,《開路:社會企業的10堂課》是台灣唯一深入探討「社會企業」的進階巨作,更多精采內容都在書中。→ 點此搶購!

文章標籤

  •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

   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

    此專欄收錄 iLab 執行團隊每月精選的社會創業相關文章與 iLab 最新動態,帶領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洞察。自 2014 年起,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,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,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、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,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、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