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Credit: 人生百味Photo Credit: 人生百味
「人生百味」是第二屆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,社企流編輯室透過第一線的採訪,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,也會較為深入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,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。  
文:林冠吟
「我們在做的事情,就像在織一面網,把從麥田邊緣墜落的人網下來。」——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朱冠蓁
美國經典小說《麥田捕手》中描述一個處於青春期焦慮的男孩,被學校退學後,展開一段短暫的流浪。憤世嫉俗的他,在想像中有個充滿包容性、能讓孩子自由自在玩耍的地方:麥田。他未曾去過麥田,但在他的想像中,那裡會有幾千幾萬的小孩奔跑玩耍,而他想做個麥田捕手,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衝來時,便把他們捉住,不讓他們往下墜。 「這理念聽起來雖然有點抽象和形而上,但就像阿德說的,我們不斷在做的事情,就是在織一面網,把從麥田邊緣墜落的人網下來的感覺。」坐在位於台北大稻埕的辦公室中,人生百味的共同創辦人朱冠蓁說,而她口中的阿德,則是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巫彥德。
(人生百味的團隊成員,由左至右為巫彥德、朱冠蓁與張貴智。來源:社企流)
(人生百味的團隊成員,由左至右為巫彥德、朱冠蓁與張貴智。來源:社企流)

以「街頭」為發展據點的麥田捕手

成立於2015年的「人生百味」,是由3位年輕人朱冠蓁、巫彥德、張書懷共同創辦,以街頭為發展據點的社會企業,透過各種專案或群眾募資,集合大眾的力量撐起街頭。巫彥德認為,街頭是社會弱勢者最後的選擇,無家者可以在此休息,失業者能透過街賣等工作維生。因此「人生百味」希望能透過一些方式,讓在街頭生存的人受到應有的理解和尊重。 成立至今,團隊陸續推出「把回收拿給阿公阿嬤」、「石頭湯」、「人生柑仔店」,以及「南機拌飯」等計畫,主題皆緊扣著街頭弱勢者與食物分配不均的現象。   其中「人生柑仔店」是團隊透過與街賣者合作,根據其不同的目標客群,開發新產品,希望讓街賣者籃子內的商品更吸引消費者興趣。此項計畫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,在3個月內,獲得超過800名支持者贊助,共募得約78萬元。今年更參與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合作,與知名設計師聶永真合作製作泡泡糖包裝,讓更多人意識到街賣者的議題。   然而,這一切的成果,背後是一段紮實的田野調查所累積出來的。

走入田野  打破對街賣的刻板印象

《麥田捕手》中的麥田只是主人翁的想像,但真實的麥田卻在田野。 研究所讀商管,畢業曾有過社工和公平貿易推廣協會工作經驗的巫彥德,在過去和一般人一樣,對於街賣者的理解並不深,是因為「人生柑仔店」計畫,才有機會接觸街賣議題。
為理解街賣者的工作型態,他和團隊曾去玉蘭花盤商和身障者集團做田野調查(簡稱田調)。他坦承,最初去集團作田調時,曾一度預設街賣者有被剝削的情形,但隨著觀察越久,他發現情況和原本設想的不同,「他們就只是單純的老闆和員工的關係」。
(為了理解街賣者的工作型態,團隊做了許多田野調查。來源:人生百味)
(為了理解街賣者的工作型態,團隊做了許多田野調查。來源:人生百味
巫彥德進一步說明,相較於都市中日漸淡薄的人際關係,這些集團與街賣者的互動反而更具有包容性。「那是一個社會邊緣人或弱勢者較多的地方,並不會因為你看似好像奇怪的行為,比方說帶著大包小包,或是穿拖鞋來上班,而不見容於那個地方。」在那裏,老闆還會幫手腳不方便的街賣者串玉蘭花,或是先借錢給有需要的人用。
「這些都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商業邏輯,」巫彥德感嘆,「原本以為街賣是一份快被時代淘汰的工作,但是他們(集團)讓我看到,這個重視效率的商業社會中,所缺少的空間與包容心。」

「我們不是來打敗制度的,而是帶著理想去『侵蝕』制度」

 由於投入田調後,發現許多社會賦予街賣的負面標籤,巫彥德把「人生柑仔店」的目標放在翻轉這些負面印象,讓社會大眾看到社會的少數者,看見這樣的工作。
「年輕人不是進來打敗制度,而是去發現少數者的價值,用不同的方式去轉譯,連結社會大眾的經驗,告訴他們這個議題在時代的重要性,侵蝕看似牢不可破的社會制度。」
他舉例說在《sidewalk》中,曾提出街賣者的價值之一是街頭秩序的維穩,除了可以為遊客指路之外,也能降低犯罪率,而這是台灣在談論街賣時,較少提及的面向。   為了讓大眾翻轉刻板印象,團隊發展出兩種不同層次的做法,第一種是開發創新的產品,像是與馬來貘合作的「玉蘭花香氛片」,讓大眾有意願接觸街賣;第二種則是透過活動或小旅行,讓大眾與街賣者有更多「面對面對話」的機會。巫彥德認為,這種「真實對話」體驗,有助於化解社會大眾對於街賣者過於扁平的認識。
(團隊新推出的「馬來貘的玉蘭花香氛片」。來源:人生百味)
(團隊新推出的「馬來貘的玉蘭花香氛片」。來源:人生百味

「人生柑仔店」的挑戰:如何兼顧利潤與社會價值?

人生柑仔店開張約1年,合作的街賣者從3位,擴張到現在的22位,這當中也與好食機、福山農莊、日月老茶廠、喜願小麥合作,開發的產品超過7種。 巫彥德憶起這段過往,表示每個階段都遇到不同的挑戰,例如剛開始最大的挑戰是「不知道街賣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?什麼才對他們有幫助?」後來開始做田調與合作街賣後,則是「沒有街賣經驗的自己,要如何告訴街賣者該怎麼兜售商品?」 另一個挑戰則是,團隊至今仍在學習如何掌握產品的利潤,他以推出的小農產品為例,1包果乾100元,成本是50元,街賣者拿30元,團隊拿20元(而且不包含設計行銷的費用)。即便如此,已經習慣拿50元利潤的街賣者仍舊覺得太少,消費者則是反應太昂貴,他形容這是「三輸」的場面。 因此,團隊目前正在調整商業模式,未來會傾向與企業合作,讓企業贊助商品或設計費,如此便能保留更多的利潤給街賣者和組織營運。而為了尋找合適的創業資源和導師,團隊也參與今年社企流iLab育成計畫,期望能發展出社會性與穩定度兼顧的商業模式。

每個人都有墜落的時候,所以要撐起街頭

巫彥德認為,自己在許多的生活經驗裡,也不時會感受到失去選擇的自由,而這也是一種「弱勢」的狀態,而這樣的自己與街頭上的弱勢者其實在本質上並無不同。因此他期待「像街頭這樣具有包容性的地方可以被鞏固」,這也是幫助自己,當哪天落入了弱勢的狀態,仍有個地方可以喘息與重新站起來。

特別企劃:社會創業者的一日都在做什麼呢?

(人生百味巫彥德的一日。來源:社企流)
(人生百味巫彥德的一日。來源:社企流)
核稿編輯:金靖恩 資料整理:邱子容 圖表製作:魏守芸
【iLab 孵化器徵件申請開跑!】Becoming More,成為更好 在你的創革路上,iLab 從 0 到 100 無縫支持每個階段的創業團隊! 只要你正致力於改善某個社會議題、透過商業創造影響力,無論你正在驗證點子或商業模式、測試市場與產品服務、商業模式與穩定營收建立階段,在 iLab 育成計畫裡,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專業服務與資源,以及 100+ 與你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社群。 ► 了解更多 iLab 孵化器 ► 這次孵化器與加速器同時開啟徵件,還搞不清楚自己適合哪個計畫嗎?iLab 診斷測驗,8 個問題馬上搞懂 ► 心動不如馬上行動!立刻申請孵化器
 

文章標籤

  •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

   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

    帶你第一線認識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內的創業團隊,深入探索每個團隊動人的創業故事。自 2014 年起,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,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,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、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,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、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。
  •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

   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

    此專欄收錄 iLab 執行團隊每月精選的社會創業相關文章與 iLab 最新動態,帶領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洞察。自 2014 年起,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,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,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、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,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、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