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Credit: 蔡仁譯Photo Credit: 蔡仁譯
一群平均 30 多歲的年輕人,打造全台最大免費線上教育平台均一,提供涵蓋國小到高中課程的教學影片與練習題,目前累積 120 萬註冊使用者。均一化身「智慧助教」,隨著 108 年課綱即將上路,均一要用群眾募資,讓大眾更認識他們。
數位時代/陳映璇
教室裡的孩子滑著平板,點開新的數學章節短片,教他的不是講台上的老師,而是一位隱身在背後的「藏鏡老師」,只要學習遇到困難,隨時可以喚起這位智慧助教重新講解,不用害怕跟不上進度。
2012 年成立的「均一教育平台」(以下簡稱均一),是目前全台最大的免費線上教育平台,提供超過一萬部涵蓋國小到高中課程的教學影片,以及 4 萬題練習題,以數學、理科為大宗。
而均一的命名也刻劃著教育使命:期望每個孩子不論出生,都能享有「均等、一流」的教育機會。
面對 108 年課綱即將上路,均一正展開群眾募資計畫,除了紓緩資金的缺口外,做軟體、內容的提升,另一個層次則是影響大眾對於教育的看法。財團法人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提到,即便已經有老師願意響應,但家長仍會質疑:「上課怎麼用平板?不行!」停留在過去對於教育的刻板印象,但藉由群募可以讓更多的人開始理解均一、且願意支持,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,讓大眾理解教育的未來應該要不同。

用科技翻轉教育,均一化身「智慧助教」

談起均一的創立初衷,呂冠緯說:「希望學生可以自主學習,老師可以因材施教。」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教育初心,但要完成卻很困難。
「舊的教育模式已有 150 年之久,它其實就是工廠模式,老師一次要面對 30 多個學生講課,但問題在於無法每一個學生都能跟上老師的速度。」呂冠緯認為,均一可以扮演「智慧助教」角色,它了解小學到高中的課程,學生可以跟它產生互動,看影片做習題。而老師也能減輕備課的壓力,直接運用均一的教材進行教學,甚至還能透過後台大數據,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,針對不同個體給予適合的教學,達成教學差異化。
透過科技達成「翻轉教育」的目標,學生可不受時間、空間、速度的限制來學習,而老師也可以去做更高層次的事情,針對學習卡住的學生,給予更多的指導,或帶領實體活動,偏向更專案導向的教學,呂冠緯認為,有了科技的輔助,老師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更創新、人味的事情。
目前平台已累積 120 萬註冊使用者,扣除家長、老師,有近百萬學生使用,每週活躍使用人數約 5 萬人。全台也有約 800 位老師穩定使用教學,以中小學數學老師約 7 萬人計算,約 1% 老師在使用。即便 1% 看起來不多,但呂冠緯說:「對比只有零,現在有範例出現,代表傳統教室已出現教學翻轉。」
不過在建置均一時,團隊也碰上不少困難,打造一個貼近使用者的平台,最初在資料分析上也下足苦工。軟體研發組組長黃俊諺表示,看資料容易有盲點,而且組織內對於資料的認知也不同,像是做內容的人,看資料會從人的角度出發,關注學生在使用上快樂、成就感與否,但工程師就會從資料的角度出發,兩者發出點不同,常常有很多拉扯,雙方需要長時間溝通。而做資料分析的人,看資料的角度也是問題,若內心已經有假設的話,就會不斷挖資料,試圖找出可以解讀的數據來說服自己。
呂冠緯也說:「因為教育是很複雜的,做資料分析的人除了要有專業的 know-how(知識)外,也要對現場有一點點的 sense(感覺),」若過度把資料解讀為單一原因會很危險,因此平台的工程師也會定期到教學現場,觀察師生實際使用狀況;而組織內做內容的人,也需要有一定的資料認知,問問題才會問得精準。

「讓魚變得好吃」,108課綱上路的新變革

面對 108 年課綱,多了科技領域,與程式設計(coding)的必修課,目前均一已有電腦科學相關課程,從基本的 Scratch 到 Code.org,此外近期均一也與聯發科合作,製作物聯網晶片的教學,或是如何做出像是 PM2.5 的感測器、感應燈等教學影片。
另外 108 課綱也強調素養,需具備知識、能力、態度,如何激發學習動機也是一大課題,因此未來將開發更多互動式原件,像是能夠引起學習動機的動畫,呂冠緯引用臺灣吧 Taiwan Bar 創辦人 Hauer 的話:「你教他釣魚,不如讓他覺得魚好吃。」未來將在教學影片開頭,嘗試加入動畫,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。
團隊也計劃將大數據、人工智慧(AI)導入平台,透過數據與教材內容,建立知識與知識的前後關係連結,打造出「知識地圖」。黃俊諺解釋,例如在學速率前,就要先學會除法、單位,把基礎觀念建立起來。而這項優化的功能,預計最快 8 月底上線,未來可運用在老師的教學,以及當學生作答卡關時,適時跳出提醒,需補足哪些知識基礎。
「它不是笨助教,是智慧助教,當學生從 A 走到 B 卡住時,可適時指點出一條適當的路徑。」呂冠緯說。

推廣線上教學,如何解決門檻難題

(要推廣線上教學,首先得有數位載具的設備,圖為學校老師正在指導學生使用均一。來源:均一教育平台)
(要推廣線上教學,首先得有數位載具的設備,圖為學校老師正在指導學生使用均一。來源:均一教育平台
過往教育被視為貧窮家庭唯一的翻身機會,但若推廣線上教育,對於偏鄉來說,將面臨網路頻寬、數位載具(電腦、平板、手機)不足的挑戰,是否形成一道難以跨越的學習門檻?
「短期是個困難,但長期困難會解決。」呂冠緯表示,目前各所學校至少都配備一間可上網的電腦教室,老師仍有機會使用均一教材,但呂冠緯也不諱言地說,平板在操作上還是比較直覺。
過去台北市市長柯文哲,曾喊出「一生一平板」,也因為台北市這項政策,促使教育部將在全台推廣平板教學有更多具體行動,呂冠緯認為,基礎數位設備的普及只是早晚問題,「若不做國家競爭力只會掉下去。」黃俊諺也說,若學校有載具的需求,均一也可以幫忙募集或申請。

不只是單一亮點,台灣教育有望規模化提升

走遍各國包含芬蘭、新加坡、美國、中國等教育現場,呂冠緯發現,如果能透過均一達到教育更公平、前瞻的理念,除了讓全台的學生享有平等的學習權,更能幫助老師省下時間,「去教導像是 4C 能力(critical 批判 、communication 溝通、collaboration 合作、creativity 創意 ),用更高層次人的互動去教,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前瞻。」
呂冠緯推估,若台灣的教育能在 5 年內超越其他國家,是有機會讓「世界看見台灣」,別於其他國家只有少數的學校亮點,台灣則是整體的提升,預估在 5 到 10 年內,台灣教育有機會出現規模化的改變。
目前均一的團隊共 20 餘人,除了有教師背景的成員外,裡頭有許多來自知名企業的軟體工程師,或是曾是外商工作轉換跑道投身教育的人才,團隊成員個個臥虎藏龍,為什麼他們願意放棄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,選擇默默為台灣教育耕耘?
從台大醫學系畢業,卻走向教育這條路,呂冠緯給了坦率的答案:「 就看你自己人生要追求什麼?我個人是更快樂, 」即便身邊從醫的同學賺的錢多,但內心並沒有比較快樂,一天可能要開好幾台的刀、排很滿的門診,反而會羨慕起他所做的事情,呂冠緯說,團隊每天都在用創新的方式,去解決教育難題,個人成長速度是更快的,對他而言這是更有意義的事情。
而黃俊諺過去曾是 Garmin 軟體工程師,加入均一後對他最大的改變是:「每天都在問自己很大的問題,教育要怎麼改變?大部分的老師問題是什麼?」而在上月一場與總統蔡英文的會談中發現到,「原來總統在思考的問題,跟他們日常在討論的事情是一樣的,」思索著該如何解決教育現況,他認為越大的挑戰,才能帶來越大的成長。
即便他們來自領域的佼佼者,卻帶著相同的熱情與使命感,奮不顧身為了台灣教育的理想打拚!
全文轉載自數位時代,原文標題:拋下高薪、高學歷,均一平台團隊用科技翻轉台灣教育

文章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