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月社企:華人界最大的「閱讀」社群,用最傳統的文字  將九十萬粉絲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
「本月社企」為社企流編輯室其中一個撰寫主題,每個月會介紹一個具有社會創新性、獲利能力、與永續經營潛力的社會企業,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,也會較為深入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,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。
文:劉致昕/圖:閱讀
圖書館的一角,一群人圍著討論,家庭主婦、上班族到大學生都有,以為只是一場讀書會,沒想到他們曾一起路跑、一起走上陽明山。今年夏天,其中一名攝影師辦起老人攝影展,喚起社會對銀髮權益的關心,另外一群彩妝師,則為弱勢婦女開設化妝課,讓他們辛苦維持家計的日常中,能有一刻好好妝扮自己、欣賞自己的美。
這些從「讀書會」開始的社群活動,至今彼此分成了十六個臉書社團,討論的題目橫跨人文、科學、甚至生活、二手交換等。去年平均每個月三場活動、全年上萬人次參加,他們的活動甚至辦到了香港去。
你可能很好奇,這是直銷公司的動員力、宗教成員的自發性,還是某個大型企業的內部活動?
都不是。這只是閱讀創辦人鄭俊德「一時手癢」的結果。

為了孩子,每天分享好的網路內容

四、五年前,鄭俊德是個普通的上班族,長期與老婆一同做社會服務,直到自己也當上了新手爸爸,體認到了平常幫助的弱勢小孩,問題出在品德。 鄭俊德想用說故事改變眼前的孩子,但是,影響最大的當然還是家庭,「成立『閱讀』其實是想影響爸媽,」鄭俊德笑說,當時的網路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只是娛樂的工具,成立閱讀的粉絲頁,鄭俊德將每天自己讀過的好文章、心得開始分享。
當時,一片吃喝玩樂資訊跟遊戲之中,閱讀的內容帶點勵志及對生活的體悟。「我們覺得閱讀就是生活」,不只是看書,鄭俊德帶著讀者們跟他一起欣賞生活中的大小片段。
「後來我們收到讀者的要求,說可不可以辦讀書會,」鄭俊德回憶。
沒錢、沒人的鄭俊德夫婦,就這麼找了圖書館的一角,開始了第一場活動。活動還沒結束,「就有人自願說他負責提供下一場的場地,」鄭俊德笑著回憶。用供不應求來形容閱讀所舉辦的活動一點都不為過。最遠,有到陽明山中山樓的活動,不只是上山需要先申請入山証,在多條通往山上的路中,只有一個門市對外開放的,即使如此,宣傳不到兩週,閱讀還是吸引了五百人上山。

高山也擋不住的社群力

慢慢的,閱讀的社群力量延伸到了實體世界,從一開始的心得分享。到實體世界一起學習的夥伴,「閱讀」成為一個自發性的學習性組織,一開始被認為顯得過於冷靜的「閱讀」兩字,卻因為書籍有不同主題,成為吸引不同群體、觀眾的依據,九十一萬的粉絲包括了十六種屬性的讀者,自發的分成十六個臉書社團。
「我們想要打破人們對於閱讀兩個字的框架,」鄭俊德說,一個一同學習欣賞生活各種事物、一同進步的學習型組織就這麼長成。
而這些具備知識、對社會關心的九十一萬個粉絲,在分享、學習之後,走向了第三個階段:行動。
將對社會的期待以自己擁有的知識、專業來完成,他們開始做公益。不管是群眾募集,或者共同響應活動,「以前都是我們自己籌辦的,現在自發的活動越來越多,」鄭俊德說。今年彩妝師、攝影師都是會員自己發起的活動,其他會員則負責捐贈二手化妝品以及推廣活動。

一支具有正向行動力的九十萬大軍

過去曾是健康食品業務、食品團購服務、網路行銷企劃的鄭俊德,在經過兩年兼職的經營之後,分析了社群的動員能量、互動率, 2014年他決定全職投入,
「你看見這個社群的能量跟影響力,他是活的,是互動的,雖然轉換率低,但這是藍海!」鄭俊德肯定的說。
於是2014年鄭俊得展開各種實驗,從路跑到大型活動都有,開始與政府、企業進行合作,創造收入,也透過群眾募資成功開發了自身的網站跟App。
靠著網站與App的後台系統以及數據分析,九十一萬的會員讀什麼、留什麼言、喜歡什麼,就成了最有價值的資訊之一。「這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要繼續提供什麼樣的內容給我們的讀者,」鄭俊德說,而廣告的收入,可能是除了活動之外,更容易讓這家社會企業邁向永續經營的利器。
除了商業價值,創造讓更多人看見的內容、感動更多人、喚起更多人,讓這場九十一萬人的社會運動再擴大,這是閱讀的下一步。
「現在很清楚了,我們的目標,」經過了一年多的實驗,鄭俊德將閱讀的使命分成創造感動、行動、改變三個方向:
「分別是支持一萬個創作者,讓十萬個行動在閱讀社群產生,吸引一百萬個閱讀天使。」
閱讀的影響力,如今成為一個傳遞知識、感動,並將它化為行動的平台,且因為社群的自發性高,影響力、發展性還有更多想像空間。
作為平台,閱讀從內容的產生、社群的互動、讀者的增加三方面繼續擴大,目標就跟一開始一樣,讓好故事的力量改變更多的人,為社會帶來溫暖,就如同鄭俊德溫厚卻堅定冷靜的表情一樣,「閱讀」,正一步步用最傳統的文字力量,掀起一股沒見過的「暖流革命」。

文章標籤

  • 本月社企

    本月社企

    社企流每月採訪一間社會企業,足跡從台灣到國際,帶你認識動人的創業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