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Credit:順興社區發展協會Photo Credit:順興社區發展協會
聯合報/記者吳家宇(2015年6月14日)
文山區順興社區發展協會創立「麵舖工坊」,推廣韭菜盒、麵疙瘩、蔥抓餅等傳統北方麵食。同時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,協助他們習得一技之長,讓社區內飄滿麵香和人情味。
(順興社區發展協會創立「麵舖工坊」,推廣傳統北方麵食,同時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,成為具有社區特色的社會企業。圖片來源
祖籍山東的順興發展協會理事長單連成,擅長30種以上麵食料理。他說,起初只是有感於市面上的麵食,少了純粹的麵香和勁道,不夠道地。想要傳承眷村老味道的他,便興起在社區內開設麵食課程的念頭。
單連成會親自教導學員,從燙麵、和麵、擀麵等基本步驟學起。他嚴選在地食材和純釀造醬油,不添加味精、香料。此外,他們也很注重衛生,「洗韭菜像在洗黃金一樣」,就怕沒洗乾淨。
為達到社區公益目的,他結合勞動部多元就業計畫,讓在地低收入、單親、身心障礙族群加入工作團隊,獲得就業機會,也創造出許多溫馨故事。102年成立至今,已幫助近百位弱勢民眾找到工作機會。許多人覺得好吃,號召家人同事透過網路團購,又以山東蔥抓餅、手工水餃銷售最佳。
雙耳失聰的小藍過去找工作四處碰壁,加入「麵舖工坊」後再次找回自尊。單親媽媽胡小姐獨自辛苦撫養兩個小孩,也因來到「麵舖工坊」後,生活變得穩定。
單連城說,身心障礙者在工作上,難免會因誤會有些糾紛。像失聰的小藍就曾因沒聽到客人呼喚,遭到投訴,但經他解釋後,對方隨即釋懷,更稱讚他協助弱勢族群的用心。
近年來「麵舖工坊」也有不少社區老人家一起加入。90幾歲的鄧伯伯是位退休軍人,做起傳統北方麵食,讓他憶起過去在大陸的生活,重溫兒時美好時光。
單連城說,「麵舖工坊」盈餘全數回饋社區福利工作,提供老人共餐、長青學苑、育兒友善園等服務,成為具有社區特色的社會企業。
全文轉載自聯合報

文章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