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Credit: 數位時代Photo Credit: 數位時代
由清大和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學生組成的「 Med x Up 」以作品「智慧尿袋(Smart Urine Bag)」進入微軟潛能創意盃 Imagine Cup 前 32 強。
數位時代/顏理謙
「我們想要做一個智慧化的醫院。所以就去找,醫院裡最笨、最需要被取代的東西是什麼。」清大生科系學生辛天妤告訴《數位時代》。
被譽為軟體界奧林匹克的全球學生科技競賽「微軟潛能創意盃 Imagine Cup 」正在美國西雅圖微軟總部舉行總決賽,今年共有來自 39 個國家、54 支隊伍參賽。而由清大和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學生組成、代表台灣出賽的隊伍「 Med x Up 」也以作品「智慧尿袋(Smart Urine Bag)」進入最終 32 強。

拯救全球100萬條生命

乍看之下,智慧尿袋很難稱得上是「性感」的產品,但實際上卻能解決護理人員和病患日常面對的醫療問題。
辛天妤解釋,經歷重大手術、燒燙傷或罹患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,都有很大機率會罹患急性腎損傷(Acute kidney injury, AKI)。一旦腎細胞壞死了,病患就只能換腎並靠洗腎度日,而全球每年因為急性腎損傷而死的患者更高達 100 萬人。「腎損傷雖然無法治療,但是如果可以及早發現,就可以避免後續很多醫療服務跟金錢支出。」
依現行的腎損傷治療準則,只有當病人連續 6 小時出現寡尿狀況,護理人員才會通知醫生做出進一步診斷。不過,護士紀錄尿量的方式卻相當麻煩。「你知道護士怎麼紀錄嗎?尿袋滿了之後,要把尿倒出來,用量筒去量。我們覺得這樣很不符合現代。」辛天妤說。
清大物理系學生陳寧進一步說明,目前醫院判斷的依據是病患尿量,當發現尿量減少,才會進行抽血檢驗,因此,尿量等於是早期關鍵指標。
「根據我們的資料研究,如果每小時監測尿量,死亡率會降低 15% 。但是如果以每分鐘計算的話,死亡率一定降低更多。」辛天妤補充。

提供病患即時數據

因此,他們設計了一款可以紀錄和偵測尿流量/流速的裝置,護理人員只要將這款裝置夾在尿袋上,就能得到即時數據。當出現緊急狀況時,還會自動透過 Slack 聊天機器人通知護士。此外,他們還運用機器學習來客製化系統。
(護理人員或醫生可以利用行動裝置即時監控病患狀況。來源:數位時代)
(護理人員或醫生可以利用行動裝置即時監控病患狀況。來源:數位時代
「我們拿到病人的正常尿量數值之後,就會開始計算他的尿量波型。如果後來偵測到尿量波型不一樣了,我們就會去看到底哪裡不一樣。」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學生林建興解釋,一般來說,會影響病患尿量的因素很多,包括體重、年紀、用藥狀況和個人病史,而體重對尿量的影響最為直接。因此,只要知道體重,就能推估出該病患的正常尿量,再依此為根據偵測尿量。
目前,Med x Up 已經在康寧醫院進行小規模測試,同時也正和台大急性腎損傷聯盟合作後續研究,下一步預計將作品遞送到人體試驗委員會(IRB)審查。通過之後,就可以進入醫院實際測試,收集更多數據和使用者回饋。
全文轉載自數位時代
《開路:社會企業的10堂課》,由初衷到藍圖,由理想到行動,盤點台灣社企發展的篳路藍縷。不唱夢想成真的高調,也不高舉社企是唯一解方,而是真實地告訴每位逐夢/築夢者,每次創業都危險。這10堂課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、掌握國際社企大勢,廣納資訊與個案,且深得其情,才能精煉出這10顆社企功力大補丸。讓前人走過的腳印,都成為後繼者前行的引路地圖。→ 點此搶購!

文章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