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Credit: JD Hancock (CC BY 2.0)Photo Credit: JD Hancock (CC BY 2.0)
文:Mia
從古至今,每當談到對未來的想像,總是少不了能夠上天下地的新型交通工具,可見移動的不便是人們永遠的痛,現在各大科技公司也正埋頭進行各種方案,科技與交通工具的進步將降低地理隔閡,可望解決跨國工作、人口集中等問題,或提供更低成本的物流方案。我們就以現在的科技為底,看看 15 年後交通是否不再傷財又傷神,甚至讓通勤成為更加愉悅的體驗。

無人車

Google 的無人車計畫正穩定發展中,與 Bosch、Continental、LG 等公司合作,Google 主要負責開發軟體,開始測試的六年來,Google 每個月都會更新測試報告,跑了超過 180 萬英里(約 290 公里),僅發生 11 起擦撞事故,而且根據 Google,事故皆為人為因素影響,系統本身表現良好。
Google 透露未來將與汽車製造商合作,並以公共交通方向發展,未來的公車或計程車甚至如 Uber 等服務可望與無人駕駛技術結合,除了節省人力成本,並避免重複且長途的疲勞駕駛,也能配合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,達成更有效率的車流規劃。
另外也有猜測特斯拉此次新款 Model X ,各種看似花俏的功能可能是在為無人車硬體鋪路,日本今年 10 月也推出了無人計程車,預計明年上路測試。
(圖片來源:Steve Jurvetson

無人機

談起未來趨勢,天上飛的總是比地上跑的更加誘人,無人機應用方面,目前仍舊以小型、載物用無人機為主,不過德國也有人研發了載客用無人機。
亞馬遜的送貨無人機對推起這股無人機風潮功不可沒,他們早在 2013 便開始測試無人機貨運服務,未來送貨不再依賴人力,24 小時到貨輕而易舉,機動性也更高。
娛樂方面開始流行遙控空拍機,從前需要出動大型吊臂甚至搭乘直升機才拍得到的高空畫面,現在能以更低價簡便的空拍機達成。甚至在戰場上出現無人轟炸機及偵察機,這些可能導向無人戰爭的趨勢,科技將完全。相對於其他工具,無人機因獲取門檻較低而快速普及,因應無人機大規模的成長,美國近期研議立法規範。
(圖片來源:DFSB DE

物聯網

物聯網的應用重點在於物件搭配聯網、運算能力,以及雲端資料庫,就能達到不經真人,物與物間就能互相「溝通」,並進一步自行動作。根據互聯網數據中心(IDC)在 2013 年的統計,具備物聯網特質的事物約有 91 億件,到 2025 年將進一步增加至 500 億。
當自動駕駛結合物聯網,價值才能發揮到最大,自動駕駛能比真人駕駛更安全,除了感應器和快速判斷以外,若前後車輛皆為無人車,甚至能同時煞車,避免追撞。
此外,物聯網還能做到自動調度及配速,自動規劃路線及行程,有效舒緩城市中惱人的塞車問題,甚至過程中收集的數據也可作為道路建設參考,讓城市規劃達到最有效的配置。
無人機則由於飛安問題,更需要物聯網協助規劃路線,才能避免翱翔天空面成噩夢一場。
(圖片來源:amyx McKinsey

Hyperloop 超級高速鐵路

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設計了一款位於加壓且近乎真空的管道中,形似膠囊的超高速大眾運輸列車 Hyperloop,理論上可以達到近乎音速,不過馬斯克當時也明白表示無意開發,並將設計圖公開讓有志之士參考,一舉引爆話題,引起數家廠商爭相著手開發 Hyperloop。馬斯克今年 1 月推翻原本不插手 Hyperloop 的立場,宣布明年夏天將舉辦設計比賽,並打算興建測試管道。
(圖片來源: Design Milk

可回收火箭

日前貝佐斯的 Blue Origin 大張旗鼓宣傳首次成功回收火箭, SpaceX 也不甘示弱表示他們早就已經完成這項挑戰,可望大幅降低未來民用太空梭的成本。
近 20 年間美國出現了許多民營太空科技公司,如伊隆馬斯克的 SpaceX 便是其中的指標,而他聲稱建立太空公司是為了將火星建置成適宜居住的星球。民營的太空科技公司已開始建造具尖端技術的火箭,而目的也將面向大眾,不同於官方太空科技以科學研究為主。也許未來太空旅行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。
(圖片來源: 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

法規與道德爭議

已經相當普及的小型遙控無人機及空拍機已開始出現影響飛安,侵害隱私等問題,在台灣,曾經發生過無人機撞擊 101 的意外,交通部也承諾將立法規範。另外,儘管無人車理論上比較安全,還是難免發生事故,若碰到故障,周遭都是車,那麼系統該如何選擇,撞人或是犧牲自己?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的未來,發生事故該如何咎責?這些都是自動駕駛技術衍生的問題。
當法規碰上日新月異的科技,常陷入無法可管的窘境,尤其智慧型裝置化身交通工具四處跑,甚至可能影響大眾安全,在科技自由與安全間的拿捏不可不慎。

未來的交通藍圖

超級高鐵和火箭現在還只有模糊的輪廓,不過可望在時間和空間上大輻改善人類的移動方式,將來的一日生活圈將遠遠超過台北到高雄的路程。
物聯網、大數據加上無人載具,能成為各縣市規劃交通建設的得力助手,也能更有效率地共享交通工具,節省資源,如 Ubike 或高雄前陣子引進的租用電動車。
雖然現在汽車本身還不夠智慧,不過全球已經有 1000 多個城市使用智慧道路,在公路及新車上安裝感應器,以東京為例,只要車主同意,政府就能獲取大量行車資訊,並透過電子看板或車上的裝置,提醒駕駛人交通壅塞或注意行經死角的車輛。在台灣,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占國內一氧化碳排放總量的 66%,是空氣汙染的主要元凶,利用物聯網,避開車流,快速找到停車位將變得輕而易舉,不僅省時,也能節省更多能源。
全文轉載自Start Up Taiwan
社企流四週年論壇用3大議題9位跨國講者,為你織出未來生活樣貌點滴。 探索食農心價值、城鄉共享微革命、銀髮創意新浪潮 一起來聽第一線社會創業者現身說法,看看他們眼中未來的模樣。 → 社企流四週年論壇:4/17 擁抱未來

文章標籤

  • 創新拿鐵(Start Up Latte)

    創新拿鐵(Start Up Latte)

    「創新拿鐵」(Start Up Latte)是由作家「夢想學校」創辦人王文華所發起的媒體。
    媒體的主題是國際創業與創新。文章分三大類:大師智慧、深度分析、新知介紹。每天用一篇文章,幫助大家迅速抓住國際上在創業、創新領域的觀念、趨勢、案例。
    我們每天分享一篇文章,希望這篇文章就像您早上喝的拿鐵,給您靈感、愉悅,和智慧。